“数”说71载辉煌!一起为烟台喝彩! ​

··

  伴随祖国前进的脚步

  烟台走过了不平凡的71年

  71年的发展篇章

  烟台经济浓墨重彩

  71年的发展历程

  烟台社会各领域波澜壮阔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挑战

  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

  开拓进取、奋力前行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富强

  书写了烟台壮美篇章

  (请横屏观看图片 摄影/小草)

  实力强了,经济总量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71年来,烟台全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在全省的位次居第3位,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居第8位。

  回首过去,1949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83亿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GDP增加到25.7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1988年GDP突破百亿,2002年GDP突破千亿,2018年达到783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6%。从1949年算起,全市GDP突破百亿用了39年,从百亿突破千亿用了14年,从千亿跨越迈上五千亿新台阶用了10年,前进步伐铿锵稳健,烟台“加速度”令人瞩目。与此同时,烟台的人均GDP不断提高,地方财政实力由弱变强,资金保障坚强有力。195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为0.19亿元,1978年增加到4.08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2018年达636.62亿元。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特别是面对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烟台以其强大的实力,确保了复工复产的领先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3457.44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由负转正,比全省、全国分别高0.6和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全面实现正增长,是全省唯一一个三次产业全面实现正增长的地市。

  (摄影/小草)

  体系全了,现代工业迈进中高端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新中国成立之初,烟台全市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71年来,烟台工业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全市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159.6倍,年均增长13.5%。201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19.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目前,烟台万华、南山集团、东岳汽车、张裕、鲁花、龙大、杰瑞、中集来福士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构成了烟台工业71年发展的骄傲;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林立的厂房,展示着烟台工业71年发展的辉煌成就。

  (图/烟台图片云)

  来往密了,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2003年烟台将促进外经贸作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后,烟台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烟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烟台的进出口总量由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的0.24亿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461.7亿美元,增长2027.4倍,年均增长25.1%。201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06.83亿元。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贸易涉及的国际市场由单一的港澳地区发展到207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9年末,烟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贸易总额的43%,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5%。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拉动产业提升成效显著。外商投资项目中的电脑、手机、汽车、造船、食品、黄金加工等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外资领域由占八成左右的制造业开始转向服务业,从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到旅游开发、研发中心、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均有外资进驻。“走出去”稳步发展,对外投资成效明显。自1985年烟台第一家海外投资企业成立以来,全市累计核准对外投资主体近400家,对外投资项目数近600个。其中,2019年全年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家,对外直接投资额10.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备案投资项目12个。从国际“朋友圈”看,自1985年与美国圣迭戈市建立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以来,目前,烟台市已同全球17个国家的3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朋友圈逐步扩大。

  (图/胶东在线)

  小康来了,城乡居民生活巨变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烟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逐步由贫困、温饱走向富裕。截至2019年底,烟台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61元、20999元,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番目标。城乡居民储蓄不断跃增。年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949年全市仅1万元,1978年为2.7亿元,1991年超过百亿元,2005年超过千亿元,2018年达到4446.58亿元,为1949年的4446.58万倍,年均增长29.1%。敢挣也敢花。经济发展,带来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烟台人的生活水平从贫困迈上富裕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高,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居民的住行健也进入了新水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居民从1980年的5.6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38.93平方米,农村居民从1985年的15.14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42.08平方米。家用汽车、移动电话、计算机、家用健身器材从无到有,进入百姓家庭生活。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13元,比上年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259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25元,增长8.8%。

  (摄影/永远芳香)

  发展绿了,高质量迈出可喜步伐

  目前,烟台全市已发现矿种69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6种,岩金、菱镁、钼、滑石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四、五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和2015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后,烟台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显增强。节能降耗迈出实质性步伐。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能耗水平居全省前列,2018年比2005年下降48.5%。烟台是全省唯一连续13年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市。环境治理与保护成效显著,重点流域水污染得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逐步好转。2019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加速。2019年,“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9.8个百分点。

  (摄影/小草)

  繁荣稳了,经济社会更加协调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烟台的教育、卫生、文化、民政、保障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烟台市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结构明显改善。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教育事业成绩斐然。全面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应届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

  (图/胶东在线)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改善,形成覆盖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2019年末,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医生数与1949年相比,是之前的60~110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不断增强。2019年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1.47万人(不含离退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1.97万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末全市共有934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4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按照省定扶贫标准,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7626户、58416人,均已实现脱贫,全市没有返贫和新识别贫困人口。

  (摄影/王仁勇)

  2020,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烟台人民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进步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摄影/小草)

责编:刘庆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