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丨读懂“袁隆平之愿”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又到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我国首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丰收节”直播时说,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此前,袁隆平鼓励西南大学学生:“把热血与汗水洒在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基层一线是高尚的,年轻人在中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文章里书写个人青春是值得骄傲的。”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轻人“务农”,因为“丰收”需要青春能量。目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达到1.3万亿斤以上。尤其今年,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灾旱灾的情况下,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丰收”是干出来的,没有辛勤劳作就没有“丰收”。但是,“今天的农活不是过去的农活,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放眼神州大地,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新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统农业中。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爱农业有知识的优秀青年投身其中。新时代农业发展潜力大、机遇多,青年大有可为。希望更多青年读懂“袁隆平之愿”,以“硬核技术”干好“新农活”,不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轻人“务农”,因为青春活水能激活乡村“一池春水”。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回望历史,中国乡村的每一次激荡,必是人气的大集聚。家庭承包如此,乡镇企业也这样。同样,一些乡村的落后和衰败、与城市差距的扩大,也多缘于城市对农村人才等的“虹吸”。年轻人离开农村,“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广袤田野呼唤“新农人”“新势力”。振兴中的乡村,是创业的大蓝海,是能人的用武地,是返乡下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经营管理者实现梦想的大舞台。读懂“袁隆平之愿”,就要加快构建八方人才到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励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涌向乡村,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注入“青春能量”,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轻人“务农”,因为乡村的希望在青年,乡村的未来在青年。山东聊城有个耿店村,这里有86名高学历的“棚二代”,带着“棚媳妇”“棚女婿”,在田间地头“玩”起了“新大棚”。陕西安康的大学毕业生王秀梅,拿着平台捐助的52万元启动资金,联合51户种植贫困户,组成了寻梦农园绞股蓝合作社,带着51户贫困户开网店上直播,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河南小伙杨文超,郑州大学毕业后回家种起了红薯……每一位年轻人,都是撬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支点,都展现着新时代农业农村的新模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农业就有前途,乡村就有希望。希望更多青年读懂“袁隆平之愿”,在广袤乡村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丰收”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

责编:葛思琦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