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阳谷迷魂阵易进难出 相传是孙膑所设

··

  编者按

  日前,山东省住建厅连续公布了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其中聊城有8个村庄入选。山东省财政从城镇化发展资金中按照每村20万元补助标准,用于发展规划编制和档案建立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历史文物、乡土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聊城入选“省级传统村落”的8个特色村分别为,阳谷县乔润街道办事处迷魂阵村、阳谷县七级镇七一村、阳谷县阿城镇海会寺村、莘县大张家镇北马陵村、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东阿县姜楼镇魏庄村、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村、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

  那么,8个特色村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即日起,大众网推出 “寻访聊城特色村落”大型系列报道,逐一对聊城特色村进行探访,为读者揭开其神秘面纱。

  孙膑阁遗址,现存只有两块碑文。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孙膑阁遗址,现存只有两块碑文。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迷魂阵村内景,房屋斜向而建,道路蜿蜒曲折,无规则方向。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在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有四个奇妙的村庄,它们都叫迷魂阵。顾名思义,这些村子走进去就会迷路。这样的桥段在影视剧中比较常见,不过,在迷魂阵,它却成了现实。

  外人进村,随意选择出发点,沿街道行进,就会觉得方向在变,不辨东西南北,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产生错乱,如果没有导游和手机导航,想要出村,恐怕要花段时间。

  四个村庄分别是大迷魂阵、小迷魂阵、前迷魂阵和后迷魂阵。南村叫大迷魂阵,北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小迷魂阵村大。小迷魂阵村又分东西两部分。东半部称前迷魂阵,西半部称后迷魂阵。只听村名,就像进了迷魂阵。

  村中房屋布局奇特

  迷魂阵能让人迷魂,那是因为村子里的建筑格局比较奇特和怪异。全村布局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又向西北,中间折一个大弯,整个呈牛梭子形。

  据村民讲,迷魂阵共有两个家前(向阳面),一个家后(背阴面),前街朝阳,后街朝阴。外人进入迷魂阵,就像进入迷宫。街道走向斜斜曲曲,无常规方位,房屋则随街道斜向而建。

  据称,村庄布局是按照八卦图来排列的,东西两部分就像八卦图上的阴阳两极,而东、西迷魂阵中间则是一条斜曲的路径,村中房屋依街道而建,斜度不一。但是,面对街道的房屋都被村民称为堂屋。

  正因为此,当你走进村中,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站在东迷魂阵会觉得在西迷魂阵的南面,到了西迷魂阵,又好像站在东迷魂阵的南面。如果顺着街道走,可能又会觉得方向在变化。

  靠太阳位置推测时间,也会相应产生几个小时的误差,在前迷魂阵,你会把上午10点的太阳看做正午12点;在后迷魂阵,你又会把正午12点看做下午4点。这样来看,称“迷魂阵”,名副其实。

  十人进村九人迷

  在迷魂阵村,流传不少民谣,上了年纪的村民基本上都能顺口来上几句,说上几个外地人迷路的故事。“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迷魂阵真稀奇,十人进村九人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地人到小迷魂阵卖豆腐,转悠一天也没走出去。一天当中,他看到了十二头小花牛,十二家打墙的。事实上,村里只有一头小花牛,一家打墙的。原来,卖豆腐的转了十二圈却不知迷路。

  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一个卖豆腐的和一个卖香油的在村中迷了路,两人转了一圈又一圈,碰了七八次面,并多次从一个浆线子的妇女旁边走过。卖豆腐的说“这个村卖香油的真多”,卖香油的说“卖豆腐的也不少”。卖豆腐的又说:“不知今天是啥好日子,这村的妇女个个都忙着浆线子。”妇女听了大笑道:“你们两个都迷路了,其实今天只有一个卖豆腐的,一个卖香油的,村里浆线子的只有我,我都看到你们走过七八回了!”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后迷魂阵70岁老人孙少光说,每年都有大量外地游客来村体验参观,近至周边城市,远至宝岛台湾。在没有导游和导航设备前提下,不少游客都转了向,“十人进村九人迷”的说法一点不夸张。

  相传此阵为孙膑所设

  说到迷魂阵的由来,就不得不提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相传,孙膑和迷魂阵有很深的渊源,此阵便为孙膑所设,房屋奇特的构建也是他的设想,并沿袭至今。

  迷魂阵曾引起众多学者和军事研究者的关注,纷纷来这里参观考察,称迷魂阵是战国故垒,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当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军事旅游村。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就曾为孙膑阁题额。

  村中流传着很多关于孙膑的传说,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在此设阵大败魏国大将庞涓,村子便因此而得名。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史籍并无详细记载。

  关于齐魏交战,确切的记载有两次。一是,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大破魏军,擒庞涓;二是,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24年)的马陵之战,齐国攻魏救韩,全歼魏军10万,迫使庞涓自杀。

  不过,史籍记载,二次战役均发生在今河南境内,在阳谷县一带并无战役记载。如今,关于孙膑故里,也流传不少版本,有人说他是山东菏泽郓城人,也有人说他是山东阳谷人。

  文革期间两座泥像被毁

  在小迷魂阵村东,有一处开阔的水泥地面小广场,广场西侧立着两块石碑。据村民介绍,此处原有纪念性建筑孙膑阁,修建于清顺治年间。不过,文革初期,孙膑阁遭严重破坏。

  据记载,孙膑阁坐北朝南,3间2层。上层孙膑塑像,一人多高,头戴升帽,脚踏云靴,手托“天书”;两旁是站班,左边是侄孙燕,手持拂尘,右边是徒弟毛遂,手捧太极图。

  东间靠北墙角有一卧牛,是孙膑的坐骑青牛,传说是神牛,能日行万里,叫万里牛;还有一个孙膑拄的拐,是他用的兵器。墙上画有多幅彩色壁画,还有他的四大徒弟像。

  然而,遗憾的是,孙膑阁于在文革初期就被拆毁,遗址上尚有民国时期的一块石碑。碑文记载:“迷魂阵……相传为孙膑用兵地,神其术数,运其兵法,以迷魏师魂而夺其魄,以制其命者也。”

  不少老人还记得当年孙膑阁被破坏的情形。82岁老人张学东回忆,文革初期一天,一位姓孟的女老师带着一群十四五岁的学生,进村后,二话不说就是对孙膑阁一顿痛砸,不到一天时间,毁坏殆尽。

  当时,张学东和不少同村人打扫残坏现场,两座孙膑泥像全部破碎,孙膑阁瞬间狼藉一片,这些残留物都被运到村北长埋地下,不见终日。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