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湖北抗疫一线直播“吃馒头,山东馒头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月18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的晚餐,从绑着橡皮筋的盒饭,变成了一份份山东大馒头和单独的菜肴,让队员们惊喜不已。

  原来,听闻山东医疗队在前线吃不惯大米饭,德州禹城麦香园厂捐赠了10万个山东大馒头,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运输,陆续运往湖北黄冈、武汉。

  熬了这么多天就盼着这一口,感动不已的山东医疗队的队员们,回到各自房间吃饭时,兴奋地打开了视频,开了一期馒头“吃播”。医疗队成员常超感慨:“我就想吃个大馒头,有这一口,在武汉的辛苦也值了。”

  异乡见馒头,相见格外香。

  湖北抗疫一线,山东馒头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很多山东人当然也是喜欢吃大米的,但到了南方,会特别思念馒头。有人以为是思乡之故,这种情愫不能说没有,但更多的应该是,馒头先入为主,先占领了“山东人的胃”。

  “到了南方吃不习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群山东“小年轻”到南方上学,切切实实体验过这个“吃不惯”。

  山东人平常吃煎饼,吃馒头,这些食物都偏硬,但大米是比较软的食物,从硬的食物,一下过渡到软的食物,很多山东人不适应。对大米,山东人爱用一个字:暄。暄是山东方言用字,外地人不一定懂得,好在新华字典收录了这个字。字典的释义是:物体内部空隙多而松软。山东方言中的暄,就是“松软“二字的合义。

  喧的食物,消化快,山东人吃大米常常感觉“不解饥,饿得快“。南方大米至少是两季稻,三季稻也很普遍,就是一年可以成熟收割二次到三次稻子,生长期短。暄,与南方大米的生长期短有关,生长迅速有关。

  所以,当年我们北方一群“小年轻”初到南方,饭量看起来都大得惊人。南方同学,一顿大米饭量,一般女生二两男生三两,山东同学则吃五六两,内蒙古一个同学一顿饭甚至吃八两米饭,让南方同学惊得掉下下巴颏。当然,后来也慢慢被同化了,北方同学的饭量都小了,大四的时候,一顿饭也成了三两米饭,原因至今不明,或许跟南方多雨的气候有关。

  山东人爱吃的大馒头,比较有嚼头。山东小麦种植历史相当悠久,据查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种小麦了,而且小麦品质上乘。

  山东不但是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地方之一。

  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小麦生长期特别漫长,说是类似“十月怀胎”,一点也不为过。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种小麦,是十月的秋深时刻开始整地,地得大翻,然后碎土,平整成长垄,播种后发芽,等待一个漫长的冬季;春季苗旺,浇水,至夏抽穗,直到六月才成熟收割。山东小麦生长期最长能达到270天,这基本是农作物中生长期最长、耕作最复杂的,吸收养分极其充足,而且小麦经冬耐寒,说明它热量高。

  小麦质量极佳,而且山东制作馒头独具匠心。

  比如,山东馒头发酵是不用酵母的,用的是天然的东西——玉米糊。山东馒头制作注重火候,上锅之后火候要猛,到出现馒头香,改为小火温,到出现麦香,停火,出锅。山东人揉馒头舍得用力气,这就使山东馒头特别筋道。

  爱吃馒头的不只是北方人,南方人也爱吃北方的面食。

  南方人将“面条“称为“面”,去掉了“条”,为什么?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意思,单单称“面”,已经能和大米相区别。过去,交通不便,南方人吃到面食确实不容易,现在则方便多了。

  湖北抗疫一线直播“吃馒头”,让人感受到山东的大馒头的魅力,愿山东馒头带给一线医护人员更多“体力”,助力他们早一天战胜疫情!

责编:石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