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龙灯:龙头高4尺 舞者要30多人

··

  大众网聊城7月13日讯 周家店的运河龙灯是比较有名气的,其制作工艺在2008年就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它的灵感来源于汉代的宫灯,明后期周家店的周姓村民开始仿照宫灯的样式,制成刻有龙体的灯笼悬挂在房门屋檐上。

  周家店运河龙灯的扎制和演出是分开的,扎制一般由村里年纪稍大、且懂得龙灯制作技艺的人负责;而演出则完全由年轻人承担,这帮年轻人不但要力气大,扛得动龙灯,还要对表演有极高的热情。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咱们先来介绍下“周家店运河龙灯”的扎制技艺。

  从古至今,周家店运河龙灯的制作全程都是纯手工的,由村里几位懂得龙灯扎制技艺的年长师傅负责,一般会选在刚进腊月门时“动工”,到腊月二十六“周家店大集”前结束。

  扎制运河龙灯的工艺非常复杂,第一步要选好“竹箅子”。

  所谓“竹箅子”,其实说的就是优质的竹皮,因为竹皮的韧性大,扎出来的龙骨架不易折断。选好竹皮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将它们扎成龙的模样。在整个扎制过程中,最考验技术和最耗功夫的要数龙头部位了。

  “咱们扎制出来的运河龙灯骨架,一般龙头高4尺,龙身长66米,分为12节,内由麻绳数根连接。整个龙骨架扎制下来要用一百来斤竹箅子,仅龙头部位就要消耗掉三十多斤。”

  家住运河西岸的苗洪彦解释说,他是村里懂得“运河龙灯”扎制技艺的“老师傅”之一。虽说只有60来岁,但他说起龙灯的制作过程却头头是道。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竹箅子之间连接的节点,全部是用龙须菜(一种野生名菜,适于老年人和幼儿食用,有暖胃、宽胸、利尿等功能)熬制的浆糊粘到一起的。因为这样的浆糊,有驱虫的功效。”

  今年83岁的苗洪晋,是村上懂得扎制“运河龙灯”的老一辈人。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眼不花、耳不聋,对龙灯的扎制过程也记得非常清楚。

  扎好“龙骨架”后,第二步就要在其外部裱纱绢或白色毛头纸,漆以油彩了。

  “白色毛头纸”,还有个学名叫“宣纸”,也就是咱们现在写毛笔字专用的纸张。它具有拉力、韧力强,泼墨性能好等优点,裱在“龙骨架”外头,不易发生腐烂,也容易被着色。

  “最早的时候,我们裱的是纱绢或白色毛头纸,但现在这两种材料都不好找了,价格也相对昂贵,我们就换成布的了。布和宣纸比起来,一是价格便宜,二是结实,三是市面上易找。”

  另一位懂得“周家店运河龙灯”扎制技艺的“老师傅”徐保贵分析道,他是几位师傅中比较健谈的,说起龙灯也相当兴奋。“裱好龙灯后,再用油彩漆上,这个过程就算完成了。”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听记者这样介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周家店运河龙灯”的扎制过程非常简单,其实不然。据这几位“老师傅”透露,他们再加上村里一些上了年纪在旁指导的老人,总共有10来个,制作这样一个龙灯,全体成员不停歇还要忙活上20多天。

  接下来,咱们再来介绍下“舞龙灯”。

  自“运河龙灯”出现后,周家店“舞龙灯”的传统就没有停止过。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有庆丰收的传统,且每个地方庆祝的方式不同,周家店则选取了其最具代表性的“舞龙灯”;二是因为早年间农村的娱乐项目少,“舞龙灯”为村里增加了不少乐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咱们的龙灯是这一片村庄上最长的,在舞之前还要在龙身内放上百十根蜡烛。舞动时将蜡烛点燃,舞者不管如何旋转倾倒,蜡烛均不斜不灭。因为龙长、重量大,舞者一般要30人左右。”

  周家店运河龙灯的第十代传承人,周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印明年轻时也曾是村里“舞龙灯”的一把好手,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体力越来越不如从前,舞起龙灯来也有些吃力了。

  “舞龙灯”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从腊月二十六——“周家店大集”当天开始,到春节后“二月二”——即“龙抬头”日停止。

  舞龙前要举行“祭龙”、“起龙”仪式,日子一般会选在腊月二十六——“周家店大集”当天。这天“舞龙队”会把龙灯拿到运河岸上,龙首朝东,事先准备一只红羽毛的活公鸡,用一把利刀将鸡冠割破流出血来,滴到龙的眼睛处。

  滴血后,紧接着就要燃放鞭炮,由“舞龙队”的领队站在龙灯旁,手扶龙首,面向运河高喊:“鞭炮一响扑愣愣,龙王爷起水来河中,把水提到天上去,来年保证好收成。”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喊毕,再把龙灯带到预定的街巷进行玩耍,这个过程叫“出龙”。“出龙”的地方,一般会选在“周家店大集”所在的街巷,最早是在运河东岸的南北长街上,现在随着大集转移到了东西向的中街上。

  “出龙”仪式举行完,到春节后“二月二”这一个来月是“舞龙”的好时候。因为此时,无论是村里的老百姓,还是外出的务工人员都闲了下来,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供支配。

  舞龙的花样很多,有“狮子拜龙”、“打折(剪子股)”、“退皮”、“跑四门斗”、“龙盘柱”、“龙打滚”等。有时数条龙灯汇集一处,表演“二龙戏珠”,场面热烈火爆,大有翻江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甚为壮观。

  “参与舞龙的每个人嘴里都要含一个自制的哨子,它是用高粱杆做成的,放在嘴里主要用来学龙叫声。”

  家住运河西岸的吴凤义对“舞龙”时的注意事项,了解的非常清楚。他在年轻时,也曾是周家店“舞龙队”的主力,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退出了演出,改为钻研“运河龙灯”的扎制工艺。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在舞龙的众多花样中,最热闹的要数“狮子拜龙”。

  所谓“狮子拜龙”,其实就是将龙和狮子分列运河两岸,龙在西、狮子在东,二者隔河相望。表演开始前要点燃鞭炮,鞭炮点响后,舞狮领队大喊:“腊月二十四挂天牌,一对狮子摆尾下山来,今天要把龙王拜,荣华富贵万万代!”

  歌谣毕,两队各将龙灯和狮子带回开始玩耍,观者如潮。如果狮子不拜龙,据说二者必有一伤,河东河西不定哪家要家破人亡。

  “舞龙”必须在“二月二”(“龙抬头”日)停止,在这之前的一天(即二月初一)还要举行“送龙”仪式。

  “送龙”仪式选在周家店“赵岗村”的高岗处,在此地“舞龙队”成员要把龙灯拆掉,再由领队把龙眼取下后烧毁。于此同时,舞龙者众声呼喊:“二月二龙抬头,俺把龙王送回家,平平安安又一年,龙王保佑人人发。”

  周家店“运河龙灯”表演。

  “这几年都不烧龙灯了,因为扎一个太费功夫了,成本也非常高。‘送龙’仪式结束后,我们就把它放到运河岸边村里闲置的一处房子内,到来年再用时,把坏掉的部分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和吴凤义一样曾为“舞龙队”成员的戚兆忠对“周家店运河龙灯”也是了如指掌,但现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转向了幕后(即扎制龙灯)。

  到此,“周家店运河龙灯”的扎制和演出,咱们算是介绍完了。但这其中还有许多关于“龙灯扎制技艺”和“舞龙”讲究的细节,有待我们进一步整合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