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丨“旱能浇、涝能排”,当成为检验水利设施和工作的硬标准

··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周学泽

  8月18日下午,东营市召开防汛抗旱专题会议。会议强调,当前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多,水利工程标准不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不强。要以“涝能排”为目标,对全市重点河道进行全面梳理,统筹规划、整治改造,确保河道畅通,全面提升防洪泄洪能力。要以“旱能浇”为目标,清淤疏浚河道,修葺加固沟渠,更新改造泵站,不断提升引蓄灌溉黄河水的能力。

  “旱能浇、涝能排”,是老百姓的俗言俚语,把老百姓用俗言俚语概括的生产知识,搬到市里一个会上,用以指导工作,本身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身就是一个新闻。“旱能浇、涝能排”,用这六字概括水利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要求,凝练而准确,可谓抓住了水利建设的关键。“旱能浇、涝能排”不但应该成为检验水利设施的硬标准,而且应当成为检验水利工作的硬标准。水利设施建得管用不管用,水利工作干得好不好,都可以用这六个字来检验一下。

  “旱能浇、涝能排”,这六个字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农业丰收才有根本保证,城市生活才能保持通畅顺达。

  当前,我们很多地方因为做不到“旱能浇、涝能排”,而只能遭受“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带来的痛苦——在本次“利奇马”台风暴雨来袭之前,山东遭受了严重干旱,因为干旱而减产减收的情况在不少地方发生;而“利奇马”台风暴雨来袭之后,很多地方暴雨成灾,地势低洼的潍坊、东营、滨州等地这方面尤为突出。

  可以说,从去年的“温比亚”台风到今年的“利奇马”台风,暴雨灾情集中暴露出山东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多,水利工程标准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该修而未修;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修了,但后来破坏了;三是修建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质量不高或标准较低,被自然淘汰或达不到防洪抗汛要求;四是城市自然排水系统被人为改变或破坏,比如河道被城市建筑侵占、棚盖、挤占变窄等等,导致城市积水严重和排洪困难。

  山东省水文局数据显示,本次受“利奇马”影响,山东降雨量创下新纪录。8月10日8时至13日17时,全省平均降雨量165.9毫米,全省16市均出现暴雨以上降水,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限值。

  山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祥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从降水总量来看每年都差别不大,不过以前可能降雨以小雨、中雨的形式分布在多个时段,而近年来往往集中在几场强降雨上,这就容易造成阶段性干旱和汛情,给抗旱、防汛都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记者8月8日在沂蒙山区看到,往年此时,山中青蒿能没过膝盖,长及大腿,而今年青蒿愣是连个毛也没有长起来。山中农民告诉记者,从2018年秋天开始,当地基本一年时间没下雨,果树、庄稼都旱坏了,从春到夏,他们一直在抗旱。而本次“利奇马”过境,短短一天时间,山洪暴发,沂河上游浊浪滚滚,水面差一点就冲上堤岸马路,沂河一刹那仿佛成了“黄河”。

  阶段性干旱和汛情,就出现矛盾问题:一方面干旱时候农业灌溉用水缺乏,甚至人畜饮水出现困难;一方面汛期暴雨来袭之时,水淹村庄和农田,各条河流暴涨面临决口,大有不及时排水而出现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

  解决上述矛盾问题,要把该排的洪水排走,把该留的洪水留下,这就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东营、滨州这种纯粹的平原地区,因为有稳定的黄河水过境,平时灌溉用水很有保障,其大部分工作应放在排水上,重点是疏通河渠和水渠。河渠和水渠建设要顺应天然水系,保证干旱时能够引黄灌溉,暴雨时能够排洪。湿地也有明显滞洪效果,平日是景观,还能调节区域气候。去年,东营实施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湿地建设力度,在今年应对“利奇马”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多建、大建湿地。

  潍坊是山地和平原结合的地形,这种地形也是寿光等低洼地方在台风过境成为重灾区的重要原因。和潍坊相似地形的还有临沂、枣庄、泰安等地市,这种地形一边是山地、一边是平地,一下暴雨,洪水就沿着地势从山地迅速流到平地,在低洼地方形成灾害。这种山地和平地结合区域,平地的土地资源一般比较宝贵,保证“旱能浇、涝能排”,一方面需要在平原地区深挖宽建“纵横交错、接通河海”的排水系统,这包括农田要有排涝水渠,村庄要有网络化排水干渠,城市建筑要为河道让路,恢复河道的天然排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河道上游所在的山区加大水库修建。现在寿光每年都需要向上游的临朐冶源水库等水库买水,干旱的时候拿钱还买不到水,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区域统筹,从区域整体利益角度考虑,下大力气改变。

  在当前气候变暖,不断出现“阶段性干旱和汛情”的新情况下,人们只有在科学精神指引下,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这样才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减少自然灾害带了的损失。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