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锭纱仅用工10人 魏桥智能化纺纱厂领跑同行业

··

  车间工人在操作机器

  大众网滨州11月22日讯(记者 王亚明 张爽 李露 韩金枝 吴雪颂 牛一鸣 付迪)围绕打造家纺纺织和高端铝业千亿级产业集群,魏桥创业集团开启智能化、科技化改造升级,纺织板块加快纺织智能设备改造进度,逐步实现了设备、过程、管理和产品的智能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11月21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国主流媒体邹平行采访团来到魏桥创业集团邹魏第三工业园智能化纺纱厂参观采访。

  走进魏桥创业集团邹魏第三工业园智能化纺纱厂,除了机器的轰鸣,纺织工人寥寥无几,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在厂总控平台前一目了然。万锭用工10人,魏桥智能化纺纱厂实现了“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

  魏桥创业集团邹魏第三工业园智能化纺纱厂,创建于2016年6月,生产能力12.5万纱锭,总投资3亿元,占地2.6万平方米,产品定位为紧密纺高支纱。

  智能化生产线

  采访团走进车间,看到最多的便是“智能机器”,从搬运到纺纱,几乎全部交由“智能机器”完成。该生产线的粗细络自动包装联合设备轨道长度35公里,粗纱从一楼到二楼自动输送,从原料到成品包装入库的全流程,全部无人运输自动化,是拥有国际上第一条兼容纸箱包装和编织布包装(无人自动缝包)两种模式的自动包装生产线。其中粗纱工序全部采用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粗细联轨道输送为自动模式,细纱机纱架全部被粗细联轨道取代,细纱机换纱采用“整排换纱“模式,整个项目实现了粗细络包联,粗细联生产线可以实现从一楼到二楼的自动输送,解决了粗纱跨楼层输送的难题。

  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全部采用职能导航小车、全智能空调、智能仓库管理,整个生产管理实行智能信息化的大数据管理,在所有的设备上安装十五万个传感器,对所有的一线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进行智能分析,为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诺达的车间仅有一名工人

  据了解,车间内的智能化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根据生产实践和需要,在部分设备上又进行自主的技术升级,像2条自动包装线的串联,对粗纱纬纱处理的升级等,让工作的流程更加合理,用工更加精简,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劳效。其它的全部采用职能导航小车、全智能空调、黑灯工厂、对生产质量的单锭检测,智能仓库管理,全自动包装等。根据公司的要求,其他的纺纱设备,也就是存量设备,借鉴该条智能生产线,也进行了自主的技术研发和改造升级,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化紧密纺工厂,不仅节省了六分之五的人力,成纱质量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实现了“熄灯生产、织造不断头”的生产状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生产线多项标准在同行业处于领跑地位。

责编:大众网·滨州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