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2)阳谷迷魂阵:十人进村九人迷

··

  编者按

  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更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聊城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谓丰富多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既是过去地名命名规律的体现,又是今后地名命名原则的借鉴。品读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于从侧面了解聊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聊城故事,唱好聊城声音。继大型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聊城印记》后,即日起,大众网聊城频道将联合聊城市民政局、聊城市地名文化学会再次推出《地名故事》大型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聊城每一个角落,聆听一段有趣的故事,品读聊城浓郁的文化气息。

  迷魂阵村内景:房屋斜向而建,道路蜿蜒曲折

  纪念孙膑的两块碑文

  大众网记者 程洽洽

  在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有四个奇妙的村庄,分别是大迷魂阵、小迷魂阵、前迷魂阵和后迷魂阵,它们都叫迷魂阵。外人进村,随意选择出发点,沿街道行进,就会觉得方向在变,不辨东西南北,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产生错乱。

  顾名思义,迷魂阵是一种令敌人迷失方向的阵势,是古代两军交战的一种军事战术。而地处鲁西南的一个宁静村落,怎么会有迷魂阵这样与军事有关的名字呢?

  村中房屋布局奇特

  “迷魂阵”村何以能够“迷魂”?那是因为村子里房屋的传统布局造成的。全村布局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又向西北,中间折一个大弯,整个呈牛梭子形。街道走向斜斜曲曲,无常规方位,房屋则随街道斜向而建。

  外人进入迷魂阵,就像进入迷宫。即使靠太阳位置推测时间,也会相应产生几个小时的误差,在前迷魂阵,你会把上午10点的太阳看做正午12点;在后迷魂阵,你又会把正午12点看做下午4点。

  进了迷魂阵 状元也难认

  在迷魂阵村,上了年纪的村民基本上都能顺口来上几句“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迷魂阵真稀奇,十人进村九人迷”等顺口溜。当然,也流传了不少外地人在迷魂阵迷路的故事。

  后迷魂阵村83岁的老人孙广清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卖豆腐的和一个卖香油的在迷魂阵村中迷了路,两人转了一圈又一圈,碰了七八次面,并多次从一个浆线子的妇女旁边走过。卖豆腐的说“这个村卖香油的真多”,卖香油的说“卖豆腐的也不少”。卖豆腐的又说:“不知今天是啥好日子,这村的妇女个个都忙着浆线子。”妇女听了大笑道:“你们两个都迷路了,其实今天只有一个卖豆腐的,一个卖香油的,村里浆线子的只有我,我都看到你们走过七八回了!”

  别说外地人进村迷路,就连嫁到村内的妇女想要熟悉村内布局也是需要一段时间。

  今年35岁的布月平说,他嫁到后迷魂阵村已十年有余。去年,住在村东头的她去村西头办事,转了四五圈才找到回家的路。由于布局奇特,迷魂阵村每年都接待大量外地游客参观体验,近至周边城市,远至宝岛台湾,在没有导游和导航设备前提下,不少游客都转了向,“十人进村九人迷”的说法毫不夸张。

  相传为孙膑用兵之地

  迷魂阵被称为战国故垒、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曾引起众多学者和军事研究者的关注,纷纷来这里参观考察,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军事旅游村”。

  相传,孙膑和迷魂阵有很深的渊源。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阳谷人)曾设“迷魂阵”于此,大败魏将庞涓。而村中的街道格局,是模仿当时的阵势建成的。不过由于缺乏考古证据,迷魂阵村是否真的与孙膑有关无从考证。

  据村民介绍,村内原有修建于清顺治年间纪念性建筑孙膑阁,在文革初期,孙膑阁遭严重破坏。如今,在后迷魂阵村内一处开阔的小广场上,只留下两块纪念孙膑的碑文。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