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济莱工业布局--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

··

  □ 本报评论员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以此次区划调整为契机,对济南、莱芜两地产业布局全盘谋划、系统设计、统筹考虑,推动生产力布局再调整,必将进一步激发动力、释放潜能,为济南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没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就谈不上城市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济南、莱芜资源禀赋各有优势,产业发展各有专长。高端制造业是济南的一张名片,拥有浪潮、重汽、二机床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莱芜钢铁产业特色鲜明,还有“三辣一麻”“三黑一白”很多知名品牌。这些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互补性很强,是两地融合发展的潜力所在。统筹规划济莱工业布局,就是要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通过一体规划建设、科学分工协作,让产业相渗相融,产生化学反应,实现“1+1>2”的效果。

  区域分工理论认为,区域间科学合理的分工,有利于开展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益,可以有效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这次区划调整后,省城济南的规模能级上来了,发展空间变大了,但仍然面临着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空间集聚不足、产业联系不够紧密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生产要素集聚度,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生产力布局内在规律,突出强调统筹安排,调整完善规划布局。

  统筹规划济莱工业布局,要善于从比较优势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整合释放资源优势的潜在能量。比如,通过钢铁产业的产能压减,可以为动能转换腾出更大空间,增加与高新产业衔接,推动特种钢、不锈钢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把产业结构调高调优。再如,利用莱芜的生态、交通优势,济南的教育、科技优势,规划科学园区,打造科创高地,有助于以更加开放的发展视野,构筑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扩大高质量“双招双引”,把济南打造成我国北方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聚集地和央企、跨国公司总部基地。从战略全局高度,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提高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的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形成一个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最优格局,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